哎呀,说起全程马拉松,谁不是既爱又恨?跑完那一刻,感觉自己像打了胜仗的将军,但打完之后的时间,尤其是“更佳”那个部分,才是真正的硬核问题。有人说,马拉松的理想完赛时间是2小时左右,听起来是不是像电影剧情?但实际情况可复杂得很,咱们直奔主题,探索一下全程马拉松的黄金时间段到底是多长——准备好了吗?跟我一起走进马拉松时间的迷宫,保准让你获取满满干货,还能笑一笑!
首先,不得不说,最“科学”的时间标准其实是由国际田联(IAAF)提出的,官方推荐的全马理想完赛时间,差不多在2小时20分钟到2小时45分钟之间。这一段时间比较折中,既能保证运动员有一定的速度,又不会让人觉得像是在地狱里挠痒痒。这个时间段,适合大部分跑者,尤其是热爱跑步、追求健康的“吃瓜群众”,让你感受到跑步带来的快乐,还不是“刷朋友圈”的素材?
说到“更佳”时间段,还要考虑很多变量:跑者的年龄、体能、 BMI(身材指数),甚至当天的天气、路线的难度、补给的安排……都能左右你的最终成绩。春秋季比赛更受欢迎,因为气温刚刚好,不冷不热,像给你量身订做的四季礼包。夏天跑,汗水像洒水车,然后就变成“咸鱼”了;冬天跑,则像冰冻版的“冻龄”马拉松,要是没有熊猫眼,算你赢!
不同的马拉松赛事也有不同“黄金时间”。比如,专业顶级赛事,如波士顿、柏林、伦敦,不少选手都追求突破2小时的壁垒,甚至出现“2小时01分39秒”的惊人佳绩。这些,都是人为制造的“神话”,普通人打个2小时30分、到3小时这个档次,已经算是“大神”级别了。更不用说普通爱跑者,真没必要跟这些天神对比,要知道,跑完即使是4小时,也是“完美”的存在(毕竟人都说:跑步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在朋友圈炫耀一波!)
其实,马拉松的“更佳时间”还跟比赛的目标有关。有人追求“打破自我纪录”,也有人只是“跑到中途不想摔倒”。如果你目标是“硬核破纪录”,那你就得精心计划,从赛前训练到策略安排,到饮食、补给,每一环都得拿捏得当,时间大概在2小时以内算是不太现实,但2小时15到2小时30,是比较常见的触底时间了。如果纯粹为了“跑完”享受,那4小时内都可以,咬咬牙迈几步,晒个跑者荣耀照也不错嘛!
当然,比赛当天的“天时地利人和”同样重要。天气一旦爆表,顶多你能坚持到哪?另外,路线的难度也是一大“考验”。山路、桥梁、坡度,都会让你的时间悄悄变“慢”。如果是平坦欧美线,那基本上是“跑完快、跑完稳”的更佳状态;不过如果遇到“我就不信你跑得过我”的丘陵,把时间戳一下,也许成为“你追我跑”的喜剧梦呀!
那么,怎么知道自己的“黄金时间”?建议根据跑步经验、训练强度,结合比赛当天的状况,做好科学规划。比如,休息、补水、饮食、装备都要走心,否则一不留神,就变成“跑成了鼹鼠”,藏在地下,谁都找不到你了!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跑者的心态影响极大。想“跑快”自然就会把时间抢在前面,但也不要忽视身体的反应,要知道“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别把自己逼成“过劳死”,跑到吐血,只为了个“更佳时间”,不值得。放平心态,享受跑步的过程,时间自然会成为你的朋友,而不是敌人。等你跑到那一刻,你会发现:其实,更好的时间,就是“我坚持到下一公里的耐心”。
总结一下,圈内大佬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全程马拉松的“更佳时间”大致在2小时15分到3小时左右,当然每个人的目标和实力不同,时间也会“各有千秋”。不过,不管你是轻松跑过,还是拼了命冲刺,最重要的还是:你喜不喜欢这个过程,这段旅程是不是让你感受到生命的火花?而不是赛后站在终点线琢磨“我几秒没破纪录”,谁说跑步不可以带点“套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