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节分端午为谁言的古诗出自唐·文秀的《端午》。《端午》原文: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译文: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
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李隆基《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苏轼《浣溪沙·端午》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陆游《乙卯重五诗》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2、端午(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兼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3、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殷尧潘《端午日》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4、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千金铸镜百神愁,功与当年禹服侔。荆棘故宫魑魅走,空馀扬子水东流。 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和中甫端午韵不依次 宋文天祥 黄茅古道外,羸马发南州。
5、端午节传说诗句1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一一李隆基《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一一苏轼《浣溪沙:端午》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一一陆游《乙卯重五诗》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2、《己酉端午》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译文: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
3、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竞渡诗》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4、《七律端午》作者: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贺新郎·端午》作者: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
《五日》陈子龙: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端午日赐衣 作者: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端午 作者:江南靖士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10首 《端阳采撷》(宋许文通)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乙卯重五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浣溪沙·端午》[ 宋 ]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译文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
关于端午节的10首古诗有:《端午》、《端午三首·其一》、《端午节》、《浣溪沙·端午》、《端午日赐衣》、《端午即事》、《小重山·端午》、《端午日》、《和端午》、《同州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