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乐章(00:05),很热情的快板,E小调, 2/2拍,奏鸣曲式,是整部作品最著名的乐章。
之一乐章:热情的甚快板,e小调,2/2拍,是整部作品最著名的乐章。之一主题是一个充满幸福,又荡漾着忧愁的优美旋律。这一乐章非常出名,以至于一提到门德尔松,人们便会联想到这个主题。
《e小调之一钢琴协奏曲》(OP.11)共分三个乐章,之一乐章是浪漫的行板,之一主题庄重典雅,旋律富有歌唱性。第二主题充满浪漫情感,旋律相当优美,作者当时正处于恋爱时期,作品中处处洋溢着爱情的欢娱与芬芳。
《e小调钢琴协奏曲》首演时,在之一乐章之后曾经插入一首咏叹调(独唱与合唱)的演唱,这首声乐曲是当时的音乐会指挥写的,他想以次促使听者更能专心致志地听赏这首篇幅较长的协奏曲,即为第二乐章预先准备相应的情绪。
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自新世界(From The New World)”交响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九部交响曲的最后一部,作品编号:Op. 95。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 64)是门德尔松的代表作。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是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通称费利克斯·门德尔松,生于德国汉堡城的一个富裕家庭,逝于莱比锡。
总而言之,门德尔松的e小调是一首在当时极具独创精神的协奏曲。它在结构、旋律、乐器关系等方面都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古典协奏曲。
门德尔松是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志趣在他作品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赋予作品以一种诗意的典雅。
1、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之巨著。十级、十二级、演奏级虽说都能试奏,然而能取其精髓者为数极少(包括小提琴演奏家)。
2、从技术上说,门德尔松难。从音乐上说,拉罗的难。门德尔松更有音质的要求,西班牙交响曲就需要有那种气势。
3、最难的只记得两首:1。门德尔松的《e小调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中公认的压轴之作,是一首由于但有华丽的协奏曲。曲调哀伤,是作者写给一位友人的。2。
4、门德尔松 的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突出了 旋律的 美妙,也不乏气势的雄浑,难度要大于拉罗的 西班牙交响曲 。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38-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上演。
很多人都说,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首女性气质的协奏曲,高雅柔美,温婉多情,有 时还流露着一点点的感伤。
e小调协奏曲琴谱 引子:两小节(衬托)背景 主部:像奔腾的春潮流入人的心田,也像我们走进一个大花园,到处是花的芳香。连接部:①甜美、温柔性格;②紧张、激动的性格。
《e小调之一钢琴协奏曲》(OP.11)共分三个乐章,之一乐章是浪漫的行板,之一主题庄重典雅,旋律富有歌唱性。第二主题充满浪漫情感,旋律相当优美,作者当时正处于恋爱时期,作品中处处洋溢着爱情的欢娱与芬芳。
庄严的快板,E小调。形式是追随莫扎特确立的古典协奏曲形式,先由管弦乐合奏之一主题,第二主题由弦乐以E大调奏出。钢琴出现后,极尽技巧化而华丽地表现这两个主题,然后以管弦乐合奏结束呈示部。
e小调第七长笛协奏曲是法国作曲家、长笛演奏家德维耶恩创作。1780年为罗翰主教服务,同时继续以长笛演奏家、作曲家身份活跃于巴黎。1790年代创作了一系列成功的歌剧作品给他带来了声誉。
整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
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乐章之间不中断地连续演奏,这在当时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围的快速流动被切断;而各乐章却各自独立,体现了门德尔松以古典派传统为基础,并灌入新时代气息的典型作风。
门德尔松是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志趣在他作品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赋予作品以一种诗意的典雅。
一.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沉吟至今 四大名曲中,我个人认为柴可夫斯基这曲是最为出色的。此曲荡魂夺魄激动人心,既有门德尔松的抒情,又有贝多芬的豪迈,还兼具勃拉姆斯的深刻,结构平衡而完美。
、拉罗《西班牙小提琴与乐队交响曲》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此乐曲作于1878年。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的D大调、门德尔松的e小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