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贯穿全文的感情为:(1)对刘和珍君等一类进步青年牺牲的深切哀悼、惋惜以及对她们的热情讴歌(2)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和批判。
写作的缘由:纪念死者。写作的目的:唤醒庸人,牢记血债。描写记忆中的刘和珍君。记叙刘和珍遇害的消息。记叙刘和珍遇害的经过。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说明这次惨案的意义。
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
主题思想:通过对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的叙述,歌颂了爱国青年追求真理、反抗 *** 的大无畏精神,抨击了反对军阀屠杀人民的凶残卑劣和走狗文人造谣中伤的阴险 *** ,激励人们吸取教训,奋起斗争。
1、《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写于三一八惨案之后。1926年段祺瑞 *** 命令执 *** 内的预伏军警以武力驱散“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 *** 队伍,结果造成当场死亡47人,伤200多人的惨剧。
2、《纪念刘和珍君》作者是鲁迅,选自《华盖集续编》。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故事会》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1904一1926)女,江西省南昌人,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3、《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写于三一八惨案之后。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并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
4、刘和珍烈士牺牲时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 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陨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