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高平陵事件有怎样的内涵 (高平陵事变)

2023-09-24 17:46:08 体育知识 admin

高平陵,高平陵事件有怎样的内涵?

高平陵事变,是指司马懿趁扫墓高平陵发动兵变。魏明帝托孤司马懿和曹爽,二者展开斗争。司马懿趁曹爽至高平陵扫墓发动兵变,曹爽被杀,曹魏军权落入司马氏手中,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根基。

高平陵事变

1、高平陵事变,是指司马懿趁扫墓高平陵发动兵变。魏明帝托孤司马懿和曹爽,二者展开斗争。司马懿趁曹爽至高平陵扫墓发动兵变,曹爽被杀,曹魏军权落入司马氏手中,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根基。

2、正始十年(249)正月,司马懿乘曹爽兄弟随魏帝祭扫明帝高平陵(在洛阳南)之机,发动政变。自此以后,曹魏政权实际落入司马氏集团手中。

3、高平陵事变 正十年正月(公元249年),少帝曹芳参拜了高平陵的魏明帝墓,曹爽兄弟和他的亲信们一同前往。司马懿以郭太后之名下令,关闭各城门,率兵占领武库,出城守卫罗水浮桥。

4、司马懿最初不知道这件事,还对王凌积极拢络,在高平陵事变后,提升司空王凌为太尉,假节钺。遗憾的是,同年令狐愚病死,他的幕僚杨康非常害怕,向司徒高柔揭发王凌和令狐愚的谋反计划。高柔得知消息,立即向太傅司马懿报告。

5、正始十年(即嘉平元年,249),又乘曹爽奉齐王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政变,逼迫曹爽屈服,并处死曹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史称高平陵事件。

6、高平陵事变,就是司马懿这个带头大哥带着满朝文武对以曹爽为代表的曹魏宗室的一次清算,目的很简单就是重新洗牌,取回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力。因此,在司马懿发动政变之时,满朝文武不仅没有出头反对,而且还去对曹爽进行劝降。

高平陵事变中,如果曹爽坚决不投降,司马懿还有胜算吗?

1、假如“高平陵事变”中司马懿没有获胜,魏国继续掌权,相信最后统一三国的很有可能是吴国或者蜀国,因为曹爽这个草包撑不起魏国的江山,只会带领国家走向灭亡。

2、那么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之变时是很危险的。因为只要曹爽不降,手握天子号令勤王,那么胜算真就难说了。

3、从单纯的纸面实力上说,曹爽如果采纳桓范的策略,拥天子反抗,局势尚有可为。不过,个人能力上的差距,注定了曹爽依然是要败的。双方的的基本盘对比 合法性:曹爽占优。曹爽手中的天子,是合法天子(而非曹爽废立)。

4、如果没有高平陵之变,历史肯定改写,三分是否归魏不好说,但肯定没有司马家什么事情了。

5、其次司马懿有太后支持,朝中更有三公和百官的支持,曹爽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其一曹爽如果逃到许昌和司马懿为敌,他是没有胜算的。

高平陵的高平陵事变

高平陵事件:是指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又迫郭太后(明帝后)下令废曹爽兄弟官职。派人送奏章给魏帝,要求罢免曹爽兄弟。

高平陵事变,是指司马懿趁扫墓高平陵发动兵变。魏明帝托孤司马懿和曹爽,二者展开斗争。司马懿趁曹爽至高平陵扫墓发动兵变,曹爽被杀,曹魏军权落入司马氏手中,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根基。

他被指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他的后代成为了谋朝篡位的大奸臣,二是他参与了高平陵之变。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在位,司马懿已经60岁了,担任大魏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